| 琅琊山古称摩陀岭,唐大历六年(771),滁州刺史李幼卿搜奇探胜,据东晋司马睿任琅琊王时曾寓居于此而转运称帝的传说,称其为琅琊山。后因山川秀美和欧阳修的《醉翁亭记》而名扬天下。 
   世事更替,历史变迁,琅琊山的古建筑历尽沧桑,多有毁损。现留存的大部分古建筑,多为清代光绪年间和民国初年营建或修复。   其实,琅琊山可不只有醉翁亭。野芳园、古梅亭、让泉、琅琊阁、深秀湖、丰乐亭……琅琊山上一众景点的故事你都了解吗?   野芳园   “野芳园”位于滁州琅琊山景区,取意于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极具盛名的《醉翁亭记》中“野芳发而幽香”而得名,是进入琅琊山风景区北大门的第一个景点。因其建筑和园区植被等格局极具“苏州园林”风格,滁州百姓习惯称之为“盆景园”,曾易名“琅琊墨苑”。 主要建筑有赏心斋、盆景长廊、玻璃温房、拥霞轩和晨曦堂等。 
   野芳园是进入风景区的第一个景点。碑廊是集中收集、整理了与琅琊山、醉翁亭文化有关的珍贵诗文,并征集了名人书法墨宝两百多篇,镶刻于此。步入野芳园不仅可以欣赏琅琊园林美景,更是游人了解琅琊山、研究琅琊山的好去处。在野芳园院外的公路旁,还有醉翁石和“张飞卖肉处”两个景点。   古梅亭   古梅,挺立在影香亭与古梅亭之间,相传为欧阳修亲插栽植。《琅琊山志》载:欧公手植一株已枯,此系后人重栽。不管欧阳修手植是真是假,梅树的年龄已有数百年是真。古梅高7米,离地面六七十厘米便开始分成四枝。四枝干粗70多厘米,苍颜多瘢。 
   虽经几百年风霜雨雪,仍然枝茁叶茂,老而不衰。这株古梅品种稀有,花期不抢腊梅之行,也不与春梅争艳,独伴杏花开放,故名曰“杏梅”。古梅北有古梅亭,系明嘉靖年间滁州判官张明道特意为赏梅而建,原名“梅瑞堂”。围绕古梅,还有览余台、影香亭、怡亭,都是赏梅的好所在,并且由于角度不同,而映入眼帘的梅姿也就各异。 
 |